【施政報告2019】錦田擬建過渡性房屋涉逾500伙 NGO冀房協市建局負責建造

社會

發布時間: 2019/10/18 00:36

最後更新: 2019/10/18 00:40

分享:

分享: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左三)昨出席施政報告相關措施記者會,提及未來擬於錦田興建500至700個過渡性房屋單位,規模較漁光村大1至2倍。(林宇翔攝)

施政報告提出未來3年提供1萬個過渡性房屋單位,港府更將預留的建築費由早前公布的20億元增至50億元,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昨表示,其中一個項目位於錦田,將提供500至700個單位,遠比有217個單位的漁光村項目多。

陳帆形容政府推動過渡性房屋上,已「落水浸到上心口」;但有正營運過渡性房屋的非政府組織(NGO)指,NGO無可能獨力處理500個單位的建築工程,希望由房協和市建局負責建造,再由NGO負責營運。

陳帆昨在記者會上表示,港府未來3年會提供1萬個過渡性房屋單位,以紓緩居住環境惡劣和長時間輪候公屋家庭的困難。單位除建於短期閒置的政府土地和公共設施外,也會建築在私人發展商借出的土地,而市建局、房協和香港建造商會等機構均會參與為營辦的民間團體提供專業意見和項目管理支援工作;當局預留的建設費用亦由早前公布的20億元,相應增加至50億元。

本港現有約1,500個已入伙及已公布的過渡性房屋單位,其中最大型的是房協原本用作公營房屋的漁光村部分單位,共217個。而陳帆昨為政策解畫時,就提及到未來計劃於元朗錦田建500至700個過渡性房屋單位,規模較漁光村大1至2倍。

較大規模的過渡性房屋項目,預料建造和營運上的難度亦會提升,持有3個項目的社會服務聯會指,要NGO獨力處理大型項目是無可能,單在建造組合屋一關已足令大部分NGO望洋興嘆。

社聯業務總監黃健偉指,建造樓宇方面,房協和市建局的經驗和能力較高,希望兩個機構可負責興建過渡性房屋,再由NGO負責營運,「如果只是營運,你給我1,000個單位都可能得,但要我們起咁多樓,一定無可能」。

營運支援方面,黃認為施政報告未有足夠的闡述,「過渡性房屋唔係得個住字,點幫租戶遷出後的生活都係重點。」他解釋指,社聯過去處理類似住屋項目時,都會安排人手,為租戶在遷出前建立人際網絡和規劃生涯,令他們順利過渡逆景。黃指出,如要為500個以上單位提供上述服務,政府在資源支援上亦要加大力度。

建築師學會前會長陳沐文則指,政府政策原意雖好,但大多數NGO在建造過程的決策和程序上都無經驗,亦不懂建成後的房屋資源管理,認為如政府決意支援NGO,除以上方面要提供協助外,亦要在營運上給予指引,減低NGO「倒蝕」風險。

陳擔心,現時本港能提供組合屋的承建商十指可數,如政府一次過提出大量項目,會令建築價急升。黃健偉則估計,在組合屋有成功案例後,政府對組合屋承建商的審批亦會加快,長遠相信供求可獲平衡。

雖政府未明言過渡性房屋項目的具體地點,但恒基地產創辦人兼執行董事李兆基早前就宣布,研究借出旗下位於錦田八鄉的10萬平方呎農地,免費讓政府作興建過渡性房屋之用,為期最少7年,料為1萬人提供居所。

記者:陳梓蔚